close

週末和朋友共同吃飯,

知道我是職能治療師,不免聊起育兒經,

他一直很期待我趕快寫到孩子吃飯的文章,

因為孩子總是不願意好好吃飯,

「明明可以自己吃,卻要媽媽餵」

「一下吵著要吃麵,煮好麵的時候卻又不吃了!」

「大家都說不吃就讓他餓,但鬼哭神嚎的吵要喝奶,簡直讓人崩潰!」

相信很多爸媽也都有類似的經驗吧?

我覺得在討論到底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前,

爸媽一定要先有正確的教養觀念,

如果以下都能謹記在心且確實執行,

那我相信孩子吃飯上的問題至少都解決一半了!

(圖片來源:RingRing媽媽)

一、爸媽的標準不要定太高

我一直提醒爸媽:你是大人,他們是小孩,

大人應該要理智地去引導小孩。

但實際看到的卻常常相反,

爸媽總是要求小孩吃飯像個大人:

坐好、不要吃的亂七八糟、不能用手抓...

弄到孩子情緒來了,爸媽反而像個小孩一樣無助,

拼命安撫小孩、滿足小孩的需求,被孩子的情緒牽著走。

因此,現在我們要記得:他們是小孩!

爸媽還記得小孩第一次走路的時候嗎?

是不是也走的歪七扭八?

吃飯也是一樣,

從第一次自己握奶瓶、第一次自己用手抓、第一次自己拿湯匙...

當孩子進步到使用更好的方式吃飯時,

吃得滿臉都是,沒關係、打翻掉滿桌,沒關係,

爸媽應該感到開心,讓孩子持續學習經驗,

這是你的孩子正在進步的證明。

同時再想一想:

你不會因為小孩走的不好就不讓他走,

那麼為何飯吃得不好就不讓他自己吃呢?

 

二、培養固定用餐時間及開心的氣氛

對爸媽來說,有時候飯桌如同戰場,

小孩一鬧,爸媽拼命搞清楚孩子到底想幹嘛?如何安撫?

目的就是希望小孩能順利吃完這頓飯,

原本能自己吃的,由爸媽代勞,

該吃的正餐副食品,被零食點心母奶取代,

預定12點半吃的中餐拖到1.2點才完成,

於是,又影響到下一餐,一樣慘烈......


因此固定的用餐時間,

能夠幫助孩子知道什麼時候該用餐,

避免孩子只吃零食不吃正餐,

時間到了,肚子餓的孩子自然就更願意吃飯。

 

同時,爸媽應該陪同孩子一起吃飯,

滑手機的爸媽、發呆的爸媽或餵食的爸媽,

孩子自然容易出現各種行為或是情緒,

無聊、想引起大人的關注、或獲得掌控權。

但當爸媽也一起在吃飯時,孩子就會瞭解到:

我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吃飯。

甚至,可以透過"你一口,我一口"的遊戲,

讓孩子覺得和爸媽一起吃飯是件有趣好玩的事,

愉快的用餐氣氛大大減少了孩子鬧情緒的機會。

 

三、想好哭鬧的應對方式

當然,不可能每一餐都會如此順利,

一定會出現小孩不願意吃或各種狀況,

若事先沒有想好對策,一定會措手不及,

這一餐可能又會變成一個戰場了...

因此,我們平常就應該要多觀察孩子的用餐狀況

孩子常出現什麼行為,行為的背後原因會是什麼?

不吃,

是因為上一餐太晚吃?吃零食?不喜歡吃?

讓媽媽餵,

是想引起媽媽關心?已經養成的習慣?

找出可能的原因後,我們就能先想好應對方式。

不論你的應對方式為何,記得都先在腦中run過一次,

做好心理準備,事情發生的當下,才能冷靜的去處理。

多試個幾次,堅持自己的原則,(提醒自己是大人)

最終就能慢慢改變用餐情形。

 

分享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句話:

「寧可掃地拖地三個月,也不要餵小孩三年」

覺得很有道理,你們呢?

 

若有任何問題,可至FB粉專訊息留言:

職能治療師-陳力磑

arrow
arrow

    Er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